话题依旧——还谈质检题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思维的草根 Author 福州 唐羊
本文内容转载自唐羊教师的公众号”思维的草根“的文章,请扫描下列二维码关注.
建议阅读:
(直接点击标题打开).
查找本公众号的相关文章,如同在“百度”中查找资料,只需输入关键词,就会找出一系列与关键词相关的内容(标题与内容中含关键词的文章)全部查找出来,非常方便,试试看!
虽然没有参与此次命题与阅卷,但依然能够感受到,今年福州质检23题颇具杀伤力!
这是一道好题!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设置问题。试题由浅入深,思维线索环环相扣。将统计知识、统计意识与时间观念等等溶入考查中。
为什么会考倒了孩子们?!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与大家一同探讨:1.问题的呈现方式新颖,出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预期。他们习惯于统计问题的固有模式:
2.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常常是被家长安排与指令性调配的,他们缺乏
自主管理时间、自主规划未来的体验。被唤醒、被呵护、被催促、被报怨、被期待!因此,他们往往缺少同理心,很难理解为什么单位会允许迟到两次,纠结于问题背景的真实与否,从而无法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,降低了数学思考、逻辑推理和判断力。有孩子已经做出了正确的答案却疑惑:“好好工作不好吗???每天提前几分钟去等车不行吗?为什么要迟到一下才爽?!”让曾经的命题老师哑然:宝贝,这些是不是妈妈常常对你唠叨的话?!
3.(1)对于第一小题 (Ⅰ)完成右表中(ⅰ),(ⅱ)的数据,这本不是一道难题,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转化意识——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可解的问题:此题要求的是平均数与中位数,按已有的学习经验,平均数是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(20)。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(或从大到小)的顺序依次排列,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(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)而所有数据都需要从统计图中一 一得出,这就需要孩子们能够读懂统计图:
将图中信息转化为可参与运算的数据:
20路车:1个25,7个30,8个35,3个40,1个45
66路车:2个25,9个30,3个35,3个40,3个45
这个转化过程如何做到不重不漏是平时要训练的。
3(2)有了这两组数据,求平均数、中位数就不再困难。
而要解决第二小题,需要逐字逐句读题思考判断:
(Ⅱ)李先生从家到公司,除乘车时间外,另需10分钟(含等车,步行等).
也即从家里出来的时间要扣除10分钟才是乘车所需时间!
该公司规定每天8点上班,16点下班.
说明李先生必须在8点前到岗。
(ⅰ)某日李先生7点20分从家里出发,乘坐哪路车合适?并说明理由;
李先生必须在8点前到岗,那么路上只有40分钟时间,扣除等车、步行的10分钟,乘车时间为30分钟!
由(Ⅰ)可知,乘坐20路和66路公交车所需时间的平均数都为34,乘坐20路和66路公交车所需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35和30,李先生要想按时上班,乘车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,因此,选择66路公交车比较适合.
也可用频数来说理,如:李先生要想按时上班,乘车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,由统计图可知,乘坐20路公交车和66路公交车所需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频数分别为8和11,因此,选择66路公交车比较适合.
(ⅱ)公司出于人文关怀,允许每个员工每个月迟到两次.若李先生每天同一时刻从家里出发,则每天最迟几点出发合适?并说明理由.(每月的上班天数按22天计)
孩子们往往是在这里卡壳了——如何处理允许迟到2天?
想一想,一个月按22天计,如果允许迟到2天,正常上班天数应该应不少于20天,而怎样想到比例问题呢?在20与66路车中,均有几次用时过多可能导致迟到的,但次数不一样怎样进行比较?这里就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——比例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:由统计图可知,在20次统计中乘坐20路公交车不迟到的次数有19次,占比19/20,那么一个月(按22天计)中乘坐20路公交车不迟到的天数就应该是22*19/20=20.9,同理,乘坐66路公交车不迟到的天数为22*17/20=18.7.显然,李先生每天7点10分出发,乘坐20路公交车比较适合.
遇到不熟悉的题先别急着写,稳住神,仔细看——哪些内容读不懂?是句子不熟悉还是意思搞不懂?或者是式子很陌生?想一想有没有似曾相识的部分?对比一下二者的差异,可否换一种方式表述?可以画出示意图吗?你是怕其中的运算量不是搞不清逻辑关系还是被它的样子吓住了?!
今天先聊到这儿,各位晚安!
我们一同守望成长!
(别忘了给作者一个鼓励,点个赞哦!)
特别说明:进入公众号,回复“1,2,3…14,888”中的任意一个”数“,可查找到相应资料.
强烈推荐:
《顶尖中考微专题》例、习题视频讲解(共1487分钟)—与书配套视频